湖南长沙航天和一电子公司是专业生产销售卫星电视天线、直播编码器、高清编码器、邻频调制器、卫星码流接收机、数字调制器、QAM调制器、数字电视调制器的厂家,能提供酒店IPTV网络电视系统,有线数字高清电视系统、卫星电视系统产品设备及工程解决方案,诚招全国经销商、代理商、批发商!

以优质的产品﹑优惠的价格﹑优秀的服务回报客户!

Commitment to enhance customer brand image,customer business goals!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技术文章

中国卫星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2023-02-13 22:23:3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285

中国卫星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及应用,信息交流日益频繁。卫星广播电视具有覆盖面大、传输距离远、信息量大、信号质量高、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利用卫星进行信息交换这一及时、经济、有效的方式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中得到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了解卫星广播电视的相关发展情况,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无线所高级工程师钟声洪先生,为大家梳理了我国卫星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介绍了卫星广播电视相关业务的发展情况,并对“十四五”时期卫星广播电视发展的重点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中国卫星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975年,中央广播事业局在编制“五五”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规划时,就正式提出了发展我国卫星广播系统问题。此后,我国通过近10年时间开展卫星广播电视业务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实际验证卫星广播效果、争取发展电视直播卫星所需的频率和空间资源、论证技术方案、引进广播卫星等。卫星广播电视应用主要包括利用通信卫星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和实现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

“我国利用通信卫星进行通信和传送广播电视节目的部署可以归纳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85年开始,租用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的卫星转发器过渡;第二阶段是从1988年开始,在用我国研制和发射的通信卫星进行通信和广播电视传输的同时,租用、购买国际通信卫星转发器作为补充;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主要使用我国研制和发射的大型综合通信卫星进行广播电视节目传输。”钟声洪这样说。1990年,我国开始向境外传送对外卫星电视节目;2004—2006年,中央电视台联合多家地方电视台相继启用了美洲、亚洲和欧洲卫星长城平台,基本构建了我国对外卫星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系统。

我国从利用通信卫星进行广播电视节目传送到用广播卫星直接覆盖经历了较长时间。钟声洪介绍说:“1998年使用‘鑫诺1号’通信卫星开展直播卫星‘村村通’应用,用户可以使用60~75厘米天线直接收看卫星广播电视节目;‘十一五’期间,全国已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2008年,专用广播电视直播卫星‘中星9号’成功发射,用户可以使用45~60厘米天线直接收看卫星广播电视节目;2010年,国家批准在有线电视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开展直播卫星服务;2011年下发相关文件,明确在全国尽快实现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的全覆盖,推进农村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的目标和任务;2011年10月,卫星直播管理中心成立,直播卫星业务得到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广播电视专用传输卫星包含中星6B、中星6C、中星6D、亚洲6号和亚太6C 5颗C频段卫星,共传输300多套电视节目和300多套广播节目,不间断为全国2000多个有线电视前端和无线发射台站提供稳定可靠的卫星信号源。同时,我国广播电视专用直播卫星包括中星9号和中星9B 2颗Ku频段卫星,为用户提供包含31套高清电视、62套标清电视和68套广播节目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


有线无线卫星

互补/融合/协同发展

从“十三五”的“推动有线无线卫星广播电视网智能协同覆盖,建设天地一体、互联互通、宽带交互、智能协同、可管可控的广播电视融合传输覆盖网”到当前的“以5G应用为契机,深入研究探索5G条件下网络视听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加快推动有线无线卫星协同、共建共享共用,并与互联网互联互通、可管可控,加快构建新一代全媒体融合传播体系”,有线无线卫星互补/融合/协同思路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中。

钟声洪表示:“在有线无线卫星协同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卫星网络的特性广播不用快速处理的数据,以此减轻地面网络的流量,通过提供回程服务、基站拉远等方式作为广电5G移动通信网络的补充,实现优势互补。”

至于3个网络协调覆盖可能存在的问题,钟声洪表示主要集中在技术、业务及管理、运营3个方面。比如,需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业务需求,设计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未来业务拓展的便利性,适应多样化应用服务推广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有线、无线、卫星分属管理部门不同、运营主体不同、面对的受众和传输的节目也各不相同,融合后需考虑如何实现有效分配业务,避免3种网络提供服务之间的冲突,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又如,在运营过程中如何对接入方式的定价计费,如何实现在同一账户中对不同接入方式进行管理操作,对不同的业务如何建立不同的业务关键性能指标体系等,都是我们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满足高清超高清电视业务需求

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的相关文件要求,2025年卫星传输系统要全面实现高清化,同时,还要加快推进直播卫星电视节目高清超高清化,鼓励有条件电视台的超高清频道信号通过直播卫星传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各频道和各省级主要频道的高清信号应逐步全面实现通过直播卫星传输。而对于卫星广播电视业务来说,高清化主要集中在提高卫星传输的承载能力和加大力度推广直播卫星高清机顶盒。

钟声洪说:“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系统的一个主要作用是为地面传输网络(包括有线和无线)提供信源,其在很长时间内使用DVB-S标准。但DVB-S标准现在已经不能适应大量高清电视节目和4K/8K超高清电视节目带来的高吞吐量。”2020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数字电视卫星传输信道编码和调制规范》,推动指导传输卫星采用传输效率更高的DVB-S2标准,其在36MHz带宽下最大可传输约125Mbps数据,在54MHz带宽下最大可传输约187Mbps数据;广播电视规划院也联合相关单位,在实验室和实际卫星链路下,对DVB-S2技术系统的传输性能进行了测试。目前,卫星新增传输的高清电视频道基本采用DVB-S2、8PSK模式,极大增加了现有卫星传输的承载能力。钟声洪表示:“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直播卫星业务采用的是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BS-S标准,新一代的传输标准正在研究制定中。目前,直播卫星还没有传输4K/8K超高清电视节目,但是在技术上已经试验了4K超高清节目的传输覆盖。现行直播卫星传输系统可以满足4K超高清电视节目的传输需求,但是难以满足8K超高清电视节目的传输需求。”

对于直播卫星业务而言,推动直播卫星广播电视节目高清超高清化最大的阻力就是需要更换数量巨大的机顶盒。近几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管理中心建设了高清/超高清播出系统、扩容业务支撑系统,特别是研发测试并多轮迭代了基于北斗的新一代卫星直播广播电视系统终端,技术上已经能充分支撑直播卫星高清化。但是,现有直播卫星标清终端超过1.4亿,主要分布在有线未通达的广大农村地区,考虑到人口分布比较分散,地理情况比较复杂,置换终端所产生的交通、人力等成本高,且大部分用户主动更换意愿较低,因而置换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且所需时间较长。


卫星数字音频广播业务的应用

除了卫星电视直播、卫星移动通信,卫星数字音频广播业务也是正在崛起的一门新兴产业。移动广播卫星系统是地面广播系统的延伸、补充和完善,覆盖面积大,可以有效解决包括山区、海岛、洋面等偏僻地区的覆盖问题,实现广播节目全国覆盖。除了扩大广播电视网络覆盖范围,移动广播卫星系统还能够提高广播电视网络应急容灾能力。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技术可以完成单向广播网络与双向网络的协同覆盖与数据交互,把卫星的低流量成本、广域覆盖优势与移动互联网的良好交互性有机结合,构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融合的现代传播体系。《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也曾提到,建设移动多媒体广播卫星,基本实现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的国土覆盖。

需要提到的是,卫星数字音频广播业务使用的是L频段(1467~1492MHz)。2015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允许该频段用于以5G应用为代表的国际移动通信业务(IMT)。目前,全球范围内大多数国家均已明确将上述L频段用于IMT,并提出对卫星数字音频广播业务的限制。钟声洪表示:“在2019年的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上,规划院配合总局为移动多媒体广播卫星争取到了不追溯影响的部署时间,即该卫星在4年内投入使用将不受功率限制。从客观条件上来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卫星数字音频广播业务将面临艰难竞争,但它仍能满足国家应急保障的刚性需求、政府宣传广播的公众需求、新兴产业扩展的现实需求,待细化国内需求和业务模式后,可能会迎来业务的应用发展。”


卫星广播电视发展的“十四五”规划与重点方向

钟声洪说:“卫星广播电视应用是通信卫星产业的支柱。权威数据显示,在静止轨道卫星方面,近一半的卫星转发器用于广播电视节目传输,1/4的转发器用于直播到户;而超过8成以上的卫星服务收入来自音视频分发和宽带接入。所以,对于卫星广播电视业务来说,在保持原有模式的前提下,如何与互联网业务相融合,探索双向化下的新应用将是重点。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卫星领域的重点、热点也由传统的高轨静止轨道卫星转到低轨非静止轨道卫星,规划院也在努力探索研究卫星互联网技术在下一代广播电视卫星系统中的融合应用。”

“十四五”时期,卫星广播电视发展的重点方向是聚焦高清和交互。根据《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主要任务包括建设交互卫星广播电视系统。加快推动卫星传输和卫星直播系统新技术应用部署,向IP化、双向化演进,进一步提高智慧广电业务承载能力。积极应用推广新型信道编码和高阶调制技术,推进卫星传输系统向效率更高的新一代传输技术标准升级。推进卫星直播系统与广电“云、网、端”、互联网及卫星互联网的系统集成和协同融通,研究构建双向、互动、跨网络的新型卫星直播融合业务平台,研发基于北斗定位的直播卫星智能协同系统和大数据系统,研发业务支撑系统,建立安全防护措施,向交互卫星直播系统演进。到2025年,卫星传输系统全面实现高清化,超高清节目上行传输效率显著提高,卫星资源利用效能明显提升;卫星直播系统技术和业务形态双向交互化、智能融合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因此,钟声洪表示:“2023年的卫星广播电视主要发展重点还是会落脚于高清/超高清化。卫星作为重要传输手段,是实现全面高清化的重要环节。根据总局要求,2025年卫星传输系统要全面实现高清化。为此,广播电视规划院正在配合总局开展修订利用卫星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相关管理办法的研究,在政策上指导、服务广播电视节目上星。而进一步加大推广直播卫星高清机顶盒也是2023年刻不容缓的大事。”

最后,钟声洪提到:“卫星互联网星座系统已经是新一代全球互联网的发展重点方向,新一轮空间国际竞争的焦点,因此需要积极研究卫星IP化、下一代卫星接入、卫星组网、广播和多播内容分发、低成本相控阵天线等技术,推动开展卫星直播智慧服务,研发基于卫星互联网的新型直播卫星智能接收终端,以及直播卫星与卫星互联网一体化接收天线等关键技术和设备,探索开展直播卫星与卫星互联网业务一体化运营试点。同时,还要跟踪6G及天地融合技术,为构建广电天地一体化网络做好技术储备。”


文/《广播电视信息》
岳萌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
反馈已发送!

* 您对航天和一的意见和建议:

提交反馈